近日来,收到大量市民反馈,共享停车位里电单车越来越少了,有时候需要走十分钟都找不到一辆车子使用。市民反映说近两个月来,电单车非常便捷,已习惯于使用电单车上下班、休闲骑行等,突然间找不到车用,非常麻烦。
在新洋路,记者注意到,路边的共享电单车被执法人员一辆辆拉上班车。附近经商的用户刘先生告诉记者,像这样的收车动作有一段时间了,好好的共享电单车突然不让骑了有点可惜,日常我们出门都会骑共享电单车,又快又省力,不像自己买电动车后续那么麻烦。
记者了解到,共享电单车因用车便捷、骑行轻松、通风条件好、与其他人无接触,尤其在全面复工复产阶段,逐渐被越来越多用户作为日常出行工具。
近两个月来,潮州非机动车道上使用电单车出行的频率非常高。除了上下班高峰满足市民的通勤需求外,晚上也给市民的休闲出行带来了更好的出行方式选择。在滨江路、北堤路等休闲路上,夜晚随处可见骑着共享电单车的市民在休闲骑行,非常地契合潮州人民生活休闲的慢节奏以及满足潮州游客的出行。
当记者问及用车用户是否了解未来有可能无法使用共享电单车时,部分用户表示稍微了解该举措,并表示希望能够继续使用
“我之前买的电动车早就不骑了,一是来回充电不方便不安全,我们小区很多人会从楼上扯电线下来充电,还有的在楼道里充电。第二还要担心电瓶被偷,来回修车的费用都够买个新车了。现在骑这种共享电单车很方便,花费还少。当然希望这种车一直运营。”家住XX小区的张先生说。
此前,南方日报报道显示 对待共享(电)单车,潮州一直以来都是慎之又慎,在准入门槛上要比其他城市高很多。潮州也有后发优势,从2018年准入共享单车开始,潮州就采用具前瞻性的管理手段——“电子围栏”技术,但为何还是出现路面秩序问题导致主管部门叫停共享电单车。
有出行平台接受采访时表示,潮州地区停放点位的要求和之前有桩共享单车相重合,桩内单车利用率低且挤占了部分共享电单车停放区域。用户无法停放导致了路面秩序差的情况。针对该现象企业已经安排了专人在路面协调用户有序停放。
对于共享电车的停放点位运营车辆符合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17761—2018)相关要求,并且具备3C认证,耐雨耐水、耐高低温,不存在运营违标车辆。而且车辆统一采用集中充换电,相比普通家用电动车充电乱象,可以有效避免用电安全隐患。此前已将车辆硬件信息报备至主管部门。针对乱停乱放,交通肇事等情况,各家企业表示将通过技术手段来约束用户行为,并且希望尽快能够像家用电动车一样安装牌照,通过牌照信息加强骑行安全管理。
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2.5亿辆,平均每8个家庭中就有5个家庭拥有一辆电单车。但是,大量“私家”电动车的使用率较低,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,还成为潜在的风险源。数据显示,我国约60%的“私家”电动车每日骑行时间不足一小时,90%的存量“私家”电单车不符合新国标要求。相比使用低频的家用电单车,共享电单车的使用频次及时长显著高于前者。
目前,昆明、长沙、银川等部分地方政府已正式发文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,虽然共享电单车的发展仍存在乱停乱放、超量投放等问题,也应注意到其对交通出行的巨大利好作用。全国政协委员谷树忠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:共享电单车搭载互联网平台后被赋予新动能,不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,而且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。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,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共享电单车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,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促进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鼓励地方政府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《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发展规划》,引导和支持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,促进绿色出行。
面对共享(电)单车的治理之困,一刀切的政策对于市民的出行需求不公平。不能举双手赞同也不能一票否决,应提供恰如其分的包容,并联合企业进行有效的摆放管理和违规用户管理。做到保持城市市容市貌良好,保证交通骑行安全,同时便捷于市民出行并不是不可能。
观察人士认为,解开违规停放占用城市空间资源的“结”,仍需疏堵并重:对待违规投放要严肃清退,追究责任;对待准入的企业,应规范行为,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推动公共交通更好发展,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。